返回 第四百四十一章、反击开始  复山河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四百四十一章、反击开始[2/3页]

  镇,除了总兵、副将是勋贵子弟外,连参将都中都出现了草根将领。

  再抽调下去,不光影响部队战斗力,就连对部队的掌控力也会出现问题。

  最直观表现就是权力失去制衡,军队中一家独大,容易形成藩镇割据。

  典型案例就是安南兵团,军镇大权全部落入李牧培养的亲信手中。

  名义上是勋贵系武装,实际上除了李家子弟外,其他勋贵家族的力量并没有延伸过去。

  安南那种穷乡僻壤,大家都不在乎,这么干自然没问题。

  可是其他核心省份,必须考虑权力制衡。

  下面的每个军镇,都必须要由多家勋贵将领共同掌控,绝不能放任一家独大。

  合格的将领都配不齐,改革也就无从谈起。

  加上财政上的压力,以至于京营的整顿工作,迟迟无法展开。

  “让陛下担心了,臣等有罪!”

  景国良和李原异口同声的回答道。

  皇帝愿意表演,他们自然要配合。

  最怕的是演都不演,君臣关系就真没法处了。

  “都是那帮刺客的惹得祸,两位爱卿何罪之有!”

  “京中各大衙门都展开了调查,只是不知进展如何?”

  客套完后,永宁帝话锋一转询问道。

  京中各大衙门都动了,但查到证据的却不多。

  锦衣卫和东厂上报的调查结果,一致认为朝中有人和北虏勾结,共同策划了这次刺杀案。

  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是:被生擒的刺客中有一人不会汉话,说的是鞑靼语。

  至于谁勾结了北虏,大家只有怀疑对象,并无切实证据。

  掌控资料最多的是五城兵马司,因为他们反应最快,率先抓获了涉案人员。

  后续的审讯,被勋贵系牢牢掌握在手中。

  这就意味着,景李二人能决定审讯结果。

  他们说是谁在勾结北虏,审讯出来的口供就会指向谁。

  甭管身份多么尊贵,牵扯进去之后,立即就会沦为阶下囚。

  理论上来说,等案件调查清楚后,能还被冤枉者一个清白。

  可牵扯到了政治,所有人都不会单纯的认为,只要自身清白就能逃过一劫。

  证据那种东西,只要用心找,总归是能够找到的。

  实在是找不到,那就让他们自己认罪。

  在这方面上,大家都有丰富的经验。

  一些官员自己就捏造过冤假错案,自然也怕被别人对着自己来一波。

  “陛下,刺客埋伏的临街商户主人,包括礼部张侍郎、兵部催主事、大理寺副……”

  景国良吐出了一连串的名字,牵扯到了朝中多个派系。

  如果硬要说规律,那就是他们要么自身就是晋商,要么和晋商有密切关系。

  栽赃陷害的嫌疑,基本上可以排除。

  把一群刺客送入京师,还完成一场刺杀,需要动用的资源不是一星半点儿。

  中途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计划失败。

  随便推出一个替罪羊顶着,根本就不现实。

  唯有借助朝中官员的虎皮,才能避过厂卫的耳目。

  调查结果来看,刺客们都是混入晋商商队中分散入城的,每次入城最多不超过三人。

  从审讯口供来看,掩护他们入城的晋商,以及背后的官员,都是稀里糊涂上船的。

  只当是掩护北虏探子,进京侦查情报。

  类似的事情,他们是司空见惯。

  被查出来也没关系,大家都是有后台的,一句北虏狡诈,事情就去了。

  如果是知道是刺杀当朝阁老,他们可不会傻乎乎的配合。

  “混账!”

  “北虏实在是欺人太甚,居然敢收买奸细,刺杀朕之肱骨。

  徐忠恩拟旨,召集三品以上大员议事,朕要出兵覆灭鞑靼王庭!”

  嘴上骂的厉害,心里永宁帝却是舒了一口气。

  幕后黑手是北虏就好,最怕文官集团干蠢事,那就真没救了。

  至于涉案的官员、商人,既然牵扯进来,那就合该他们倒霉。

  不说株连九族,满门抄斩肯定是少不了的。

  里面是否有冤枉的,永宁帝一点也不关心。

  涉案人员中,品级最高的才从二品侍郎。

  对比上一次党争中的阁臣和六部尚书团灭,两者的影响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哪怕是冤枉的,能用这些人的脑袋平息风波,永宁帝也乐见其成。

  “

第四百四十一章、反击开始[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