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四十一章、反击开始  复山河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四百四十一章、反击开始[1/3页]

  京师的恐慌情绪持续了三天,直到景国良和李原再次出现在众人视线中,大家悬着的心才慢慢放下来。

  人没事,那就意味着,局势能够稳住。

  真要是没了两根擎天柱,大虞朝的局势会怎么发展,谁的心里都没底。

  哪怕是政敌,也只想逐步拿走权力,而不是直接上去抢班夺权。

  勋贵系能够主宰朝政,核心因素从来都不在朝堂上。

  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军队,才是景李二人权力的来源。

  不解决下面的问题,一下子把权力拿过来,谁都稳不住局势。

  养心殿。

  “愣着干什么,赶紧把椅子搬过来。”

  “听闻两位阁老遇刺,朕寝食难安。

  幸好两位吉人自有天相,没有被刺客伤到,否则我大虞的损失可就大了!

  ……”

  永宁帝一脸热情的说道。

  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

  以往他只当景李二人是自己掌控朝政的绊脚石,经历过这次遇刺案,他才意识到两人的存在的意义。

  没有两人在中间充当润滑剂,下面那帮骄兵悍将,可不一定买他这个皇帝的账。

  一切都是扩军引起的。

  以往的时候,除了辽东镇那个例外,其余各镇总兵力顶多一万二千人。

  这点儿兵力,虽然有一定的话语权,但绝对没有和朝廷谈条件的资格。

  现在情况发生变化,随着军队的数量的增加,为了更好指挥部队,总兵之上又多了一个提督。

  尽管这是非常设岗位,但武将手中军队增加,也是不争的事实。

  提督管理一省军务,除了两到三镇募兵之外,还有数量众多的卫所部队。

  大虞的行省面积偏大,基本上每位提督麾下,名义在册兵力都不下十万。

  具体看各自的经营情况,像两广那种满编的省份,每个省的军队数量都超过十万。

  一些卫所糜烂的省份,数字能打一个对折。

  甭管是哪种情况,这些提督手中的军事实力,都足以让朝廷忌惮。

  稍有不慎,大虞境内就会出现一堆藩镇。

  永宁帝是读过史书的,非常清楚藩镇的危害性。

  辽东镇就是现成的例子,没有闹出大乱子,主要是勋贵系崛起的快,在实力上压制住了他们。

  即便有所忌惮,辽东将门对他这位皇帝的圣旨,也经常阳奉阴违。

  若是大虞其他将领,都跟着学样,他这皇帝就成空壳了。

  想要制衡都难,武将想掀桌子,地方衙门根本拦不住。

  要解决地方势力做大的问题,单纯削藩是不可取的,唯有加强中央政府的实力,才能让权力重新恢复平衡。

  这些恰好就是景李二人正在进行的——整顿京营。

  京营由十二团营+三大营组成,每个团营下辖两个镇,三大营没有固定编制。

  在正常年月,京营在册总兵力约三十多万。

  不过永宁帝继位后,大虞就开始流年不利,京营在两次北虏入侵中都损失惨重。

  朝廷虽然补充了一部分人员,但京营的战斗力,却是大幅度下降。

  如果不加强整顿,这就是规模庞大的样子货。

  目前的进展,那是相当的不顺利。

  一方面是既得利益的阻碍,另一方面则是京营人才匮乏。

  前面的战败,让京营中许多优秀将领,都死在了战场上了。

  勋贵子弟数量不少,可有军事才能的精英,数量却非常有限。

  在大量精英进入地方任职后,已经无法向京营补充足够多的优秀军官。

  提拔草根将领,又触及到了勋贵集团的核心利益。

  勋贵们非常清楚,自家的富贵就是建立在,对京营的高度控制下。

  一旦丧失了对京营的控制,没准哪天蹦出一个脑子不好使的皇帝,直接对他们下黑手。

  打击别的势力集团,景李两人可以毫不留情,改革遇上自己人就棘手了。

  不能砸自家人的锅,就算更换京营将领,也必须在勋贵系内部进行。

  想从地方部队抽调,怎奈现在下面的部队,同样缺少中下层将领。

  再加上眼下的重心是加强长城防线,有限的精英子弟,必须优先补充驻守北疆的几个镇。

  南方各省的军队中,千户层次的将领中,已经很少能看到勋贵子弟的身影。

  抽调人员最严重的两广六

第四百四十一章、反击开始[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