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章 赵大人不收礼  清妖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二百章 赵大人不收礼[2/3页]

  朝廷打小报告呢?

  三位大人一合计,找了个精明的饭店工作人员借着给赵御史服务空当问赵御史属什么。

  赵安那边不以为有什么“诡计”,只以为是人服务员好奇,一边擦脸一边随口说自己是属老鼠的。

  结果第二天郭知州就来送了他块五斤重的金老鼠。

  看着特别新,明显是连夜请工匠现制的。

  这会金银比价是一比十,一两金能兑十两银子,一斤金子约十六两金,所以这就是近千两的大礼。

  远超官员之间正常来往礼钱,绝对是高几档对待了。

  望着大金老鼠,赵安也不知说什么,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半响嘀咕一声:“本官其实是属牛的。”

  “.”

  这就搞的郭知州很尴尬了,难不成真要给赵御史再打块大金牛不成,那代价可就有点大。

  临时赶制也来不及,因为赵御史马上就要启程前往淮安。

  一咬牙,给赵御史又送了三千两银票。

  不是行贿,是临别雅敬。

  赵御史的队伍出发了,前脚刚走,不收礼的榜文就被知州大人命人撕下。

  很开心的撕下,赵御史金子和银票都拿了,除非他坏规矩不要脸,要不然巡漕报告必定没有高邮方面的事。

  车里的赵安只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何他明明张贴榜文说自己不收礼,地方官偏是还要给他送礼的。

  难道是他没有将意思表达清楚?

  要知道他是真不想收礼的,收来收去不都是民脂民膏,那送礼的最后还不是把成本摊百姓头上。

  他这边多收一两,百姓头上的担子就多一两啊。

  只郭知州将金老鼠和银票都拿出来了,不收的话对方肯定会以为他对高邮方面不满,快过年了,总不能让人家提心吊胆过年吧。

  而且赵安这次北上淮安是准备“收拾”漕运衙门,而不是把地方官们也给搂一遍的。

  主要敌人和次要敌人,他还是分得清的。

  主要敌人必须打击,次要敌人则是可以拉拢的嘛。

  收拾完主要敌人,就能腾出手对付不愿被拉拢的次要敌人。

  终极目标就是没有敌人,只有朋友。

  于是,本着一团和气原则赵安只得把礼先收下来,等明年再退回去就是。

  为避免再有官员给他乱送礼,入住宝应县的时候赵安就没有命人张榜。

  结果晚上宝应知县文吉祥就带了张千两银票过来拜会赵御史了。

  文知县收入不及州里,宝应也不是甘泉、江都那种富裕县,一千两对文知县而言已经算是大手笔了。

  文知县还是名人之后,祖上就是南宋有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不过这也没什么好议论的,不管谁的后人,如今都是亡国奴。

  头铁的根本没有后人存世。

  “文大人心意本官领了,但这银票本官绝不能收!”

  赵安是坚决不收的,不管文知县用什么理由送这钱都不收。

  没办法,文知县只好道:“知赵大人为官清廉,本县不当送这钱,只这钱却不是送给大人的,而是本县代表全体士绅百姓捐赠给府学的。”

  什么说法?

  有说法的。

  在赵御史的带领下,今年扬州童生试不仅圆满举行,且考出了历年最好成绩,身为扬州的一分子,宝应知县倍感自豪,所以必须为府学取得的成就表示一点心意。

  这一千两就是宝应方面捐给府学用于明年学子冲刺乡试的保障金,哪怕给学子们多买些毛笔,多买些纸张都是好的。

  教育这一块是赵安一直以来十分重视的领域,既然文知县这钱是捐给教育的,那他作为府学教授就必须要拿。

  当然,是替学生们拿的,所以也要替学生们感谢一下文知县。

  当天,文知县亲自坐陪在宝应大饭店用了顿便餐,不算太丰富,县里结账不到二百两。

  吃的赵安非常满意,因为宝应大饭店的厨子是从淮安清江浦请来的,那地方的厨子专门替官府烧菜,手艺没的说。

  酒足饭饱便打宝应出发,队伍又多了辆马车,车里是宝应方面赠给赵委员及随行人员的一些地方土特产。

  赵安不在意这些东西,吩咐侯把总给绿营弟兄们

第二百章 赵大人不收礼[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