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九十二章 赵老师送礼  清妖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一百九十二章 赵老师送礼[2/3页]

  费才一千多两,走的也不是县学和府学的账,直接跟那些士绅“摊派”了。

  当然,这个“人情”老宋是要还的。

  还的方式主要是县学能拿朝廷“奖学金”的禀生名额,以及不拿补贴的增生名额。

  这些名额虽然对学生的举业并无大的帮助,但毕竟是个荣誉。

  而且荣誉拿多了,就有资格保送国子监。

  相当于后世这个竞赛获奖那个竞赛拿第一,然后靠着加分给送入清北的意思。

  国子监的含金量不比清北低,只要出来就能做官。

  不过起步很低,大多科级。

  对于举业成绩不是最优秀的部分士绅子弟而言,保送入监这个正途出身可比捐监这个杂途要好得多。

  因为他们有钱,后面可以为子弟拿钱买官进步。

  故而禀生和增生名额向来都是秀才阶段的暗箱操作重灾区。

  对穷人家孩子很不公平,只客观来讲穷人家的孩子就算保送入监也不会有大的前途。

  原因是穷人家的孩子拿不出买官的钱,想要在官场上更进一步,唯有贪污受贿一途。

  要么就是被贵人看中破格提拔。

  唯有科举能够坚持走到会试的穷人家孩子,才能保持一点初心,成了天子门生的他们也比其它途径得官更快,提拔更快,少花许多冤枉钱。

  好比赵安这个有包衣奴才加成的特赐同进士出身跟正牌科举一二甲进士一同选官的话,肯定是人家一二甲进士优先。

  他最多比三甲同进士强些,还得看他会不会做人。

  不管怎么样,科举的含金量还是很大的。

  老宋这边怎么还人情,赵安不管,也不好管,这是人老宋的“一亩三分地”。

  大家关系再好,也不好插手人家地盘上的事,何况还是替你赵委员办的事。

  老宋这次过来除了恭喜赵大人当上奴才,还特地拿来不少夸赞丁知县的文章,是他动员县学师生写的。

  赵安随手拿起几篇看了下,指了其中一篇文章道:“这个后面最好加两句。”

  老宋忙道:“加什么,大人请说!”

  “就加大清朝的富强离不开丁知县这般用心做实事的好官!百姓的富饶也离不开丁知县这种好官的努力付出!嗯另外,就说丁大人为官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努力把一件件小事做细、做好、做到群众.做到百姓满意,朝廷满意,皇上满意。”

  “大白话?”

  老宋愣在那里,这种写法也行?

  赵安轻笑一声:“你这些文章写给谁看的?”

  “自然是百姓啊。”

  “既然是写给百姓看的,自用当大白话,你文诌谄的百姓如何听的懂?”

  赵安让老宋回去选几篇不错的“文译白”,然后雇人在城里不经意的散布解读这些文章,一点点的为老丁高升造势。

  白话文乾隆朝这会实际已经普及,市面上就有不少白话,如《儒林外史》及被解禁的《红楼梦》。

  也就是实在没空,要不然赵安自己就捉刀替老丁写上两篇了,编个煽情点的故事引发百姓共情。

  老丁这会在淮安不在甘泉,要不然铁定会有知县大人跳大运河勇救落水漕工孤儿的桥段,亦或在停轿抢救车祸伤员什么的。

  造假

第一百九十二章 赵老师送礼[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