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四十六章、大战前夕  复山河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四百四十六章、大战前夕[1/3页]

  汉水侯府。

  看着手中的情报,李牧的眉头紧锁。

  先是岳父和叔父遇刺,接着又冒出皇帝亲征,世界变化之快他都要跟不上时代。

  “夫君,难道京中又出事了?”

  景雅晴关心的问道。

  中南半岛就是汉水侯府的花园,听到李牧的名字,就能让各国掌权者瑟瑟发抖。

  偶尔发生点儿动乱,消息还没传回来,就被当地驻军镇压下去。

  伴随着一系列的政策落地,侯府在当地的统治已经稳固。

  论起地方治安来说,比大虞朝内陆还要安稳几分。

  最起码都护府境内的山贼土匪,很难活过一个月,冒头立即就会引来官军镇压。

  除了衙门财政依旧赤字外,基本上没有缺点。

  在自家的地盘上,很少有事能让李牧发愁。

  “夫人真是冰雪聪明,一猜即中。

  陛下,不知道受谁的挑拨,要御驾亲征和北虏决战。”

  李牧双手一摊说道。

  如果不是受限于君臣大义,他真想问候一下永宁帝祖宗十八代。

  大虞刚从生死边缘被拉回来,还有一身的毛病需要调理。

  在这种关键时刻,做皇帝不赶紧梳理内部问题,居然学习祖宗御驾亲征。

  现在可不是开国初年将星云集,朝中能够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将领几乎没有。

  哪怕带兵经验最丰富的李原和景国良,也没指挥过超过二十万军队的战斗。

  在围剿白莲教叛军时的表现,只能算是中规中矩,远远称不上惊艳。

  兵力削减一半,任命其中一个担任主帅,依仗城池打防守战不会出问题。

  一下子把兵力拉到五十万,战线绵延数百里,能够协调的过来才有鬼。

  再加上跟过去添乱的皇帝,简直就是地狱开局。

  “夫君,陛下御驾亲征,定会调集大量精锐随行。

  以我朝的实力,集中各地主力之后,打赢北虏应该不难吧?”

  景雅晴疑惑的问道。

  济南大捷,打破了北虏的不败神话。

  昌平之战虽然虞军全军覆没,却也打消了天下人对北虏的畏惧。

  在外界眼中,虞军精锐完全可以和北虏一战,且不落下风。

  认知上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大家对战争前景的判断。

  永宁帝提出御驾亲征,没有招致朝中文武的强烈反对,主要原因是大家认为虞军能赢。

  御驾亲征赢得这场战争,不光能巩固皇权,还能掩盖国内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

  “夫人,这次你可看错了。

  北虏多是骑兵,而我朝多是步卒。

  两条腿的追不上四条腿,除非敌人脑子进水,不然这场会战我朝很难获胜。

  如果贪功冒进,深入草原和敌军决战,搞不好还会损失惨重。

  何况决定战争胜负的,不光在战场上,还在于后勤线。

  五十多万军队在前线作战,估摸着得征召一百五十万到两百万民夫,才能够保障大军的后勤。

  你算算看,这么多人加上数十万头牲口,每天需要消耗多少钱粮?”

  李牧摇了摇头说道。

  不同的战场,需要的后勤人员,那是截然不同的。

  水路运输最多到通州,后面的路只能借助牛马运输,部分地区甚至要人力肩挑背扛。

  都护府对外靠着,选择沿着海岸线打,就是为了降低后勤压力。

  一条大船的运力,能抵得上数万民夫。

  历代中原王朝都苦于北伐,最主要原因就是钱粮消耗太大。

  能够速战速决还好,一旦打成持久战,那就是国力在燃烧。

  在王朝前期,朝廷动员能力强,还能顶得住。

  到了王朝中后期,官僚系统腐朽,让动员变得困难,北方游牧民族就成了祸害。

  当然,即便是官僚体系腐败,真正被游牧民族蹂躏的也就晋、宋两朝。

  大虞还是有反击能力的,只是展开的方式不对。

  “夫君,你既然这么说,想来已经有了破敌之策。”

  景雅晴笑着说道。

  她是了解李牧的,只强调困难,却没说无法取胜,这意味着在这场大战中,大虞的胜算依旧不小。

  存在不确定性,无非是战略战术

第四百四十六章、大战前夕[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