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三十二章、蓬勃发展的都护府  复山河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四百三十二章、蓬勃发展的都护府[2/3页]

  是宗教,更是在输出文化。

  除了这些隐晦手段外,改变社会财富分配,才是真正的杀招。

  其他都是虚的,唯有拿到手的土地,才是实实在在的。

  虞军一路南下扩张,能够迅速稳定地方,最关键的就是拉拢了底层百姓。

  不光以往的欠款负债清零,还拥有了自己的房屋、田产。

  有了更好的生活,成为了既得利益者,自然不愿意回到过去,过苦逼日子。

  看似是军事入侵,但对当地百姓来说,虞军却是解放者。

  “侯爷,这是最新的疆域划分图。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把都护府的疆域,整合划分为三十个府,下辖一百八十县。

  除了最初的十个府,官员配备相对完善外,新增的二十府全部都缺人。

  不光负责民生的官员缺,就连驻军也缺的厉害。”

  兰林杰一脸为难的说道。

  安南都护府能够太平,离不开各地驻军的努力。

  “一县一千户,一镇一百户,一村一什”的管理制度,确实非常好用,但对军队的需求量也大。

  前面都护府控制的区域面积小,十府之地所需驻军,不过五镇之兵。

  现在控制区域大增,还都是新占土地,驻军需求一下子增加到了十五镇。

  十五镇兵马是有的,不过大都挂靠在两广名下,光都护府的财政可养不起那么多兵。

  目前都护府的军队,主要以卫所兵建制为主。

  没有别的原因,单纯就是为了省钱。

  划分一片土地给他们,卫所就能自给自足,衙门只需要补充少量经费即可。

  只是部队到了地方上驻扎,就意味着这些部队,转为了都护府直辖部队。

  后续的军费开销,就没法直接走两广财政。

  理论上可以“协饷”,但这需要上报朝廷批准。

  毫无疑问,李牧不可能走程序。

  没别的原因,安南都护府主要靠两广养着,财政自给率仅为四成。

  对外战争的军费开销,全部都是两广总督衙门报销,移民开销也垫付了一笔。

  在他担任两广总督这些日子,两广的财政收入,没有一分上缴朝廷,全填了都护府的坑。

  为了做平账面,李牧不光降低了各种税款的收入,还把军队挂在两广名下。

  单纯从账面上看,在扣除一应支出之后,两广财政的结余就剩下数十万两。

  因为数额不大,朝廷才能允许两广的结余,协饷安南都护府。

  一旦把军队划拨过去,许多隐藏的玄机,全部暴露在了明面上。

  如果让朝廷知道,安南都护府每年要从两广拿走九百万两的财政收入,朝堂上肯定吵翻天。

  册封他世镇安南,就是为了省钱。

  如果朝廷每年能拿出九百万两白银,投入到安南大地上,完全可以直接在当地正常设省。

  负责民生的官员缺口,那就更棘手了。

  目前领地主要官员,都是军中官兵退役,以及从大虞引入。

  前者的能力参差不齐,但胜在执行力强,上面吩咐的任务都能落实下去。

  后者灵活性更高,做出成绩的不少,捅出篓子的更多。

  受国内风气的影响,贪腐更是顽疾。

  不光自己贪,这帮家伙还喜欢拉别人下水。

  以至于许多军政要职,李牧宁愿空缺,也不敢使用这帮家伙。

  “官员缺额不是问题,新增县府民生事务少,先让军方代管。

  等移民数量增加后,再逐步完善民生系统的构建。

  驻军问题,本侯会让军方协调。

  移民进度,有必要加快。

  原来的十府之地,虞人占比勉强过半,但这些新县府几乎全是异族。

  原则上每县移民十万,才能保障对地方的基本控制。

  最好能够移民二十万,争取在人口数量上,超过异族。

  按照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再移民五百万,才能消化现在的战果。”

  李牧想了想说道。

  全国都吃空饷成风,多他一个也不算什么。

  驻军要落实下去,但挂靠两广的军队名额,也不能放弃。

  能够长时间捂住盖子,可不光是他做假账厉害,而是两广士绅官员都成了既得利益者。

  截留下来的财政税收,用在都护府身上不假,可钱也花在了两广大地上。

  上缴给了朝廷,他们毛都摸不到。

  划给了都护府衙门

第四百三十二章、蓬勃发展的都护府[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